喝牛奶可以补钙吗?几乎所有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
补钙的目的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是为了骨骼健康。
但是,喝牛奶或者吃钙片,就可以让骨骼更健康吗?
给这个问题10秒钟的时间,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们不妨一起思考,骨骼健康到底需要什么?
骨骼需要足够的硬度、同时需要韧性, I型胶原蛋白、非胶原的蛋白质、钙参与的羟磷灰石,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骨骼结构。
在骨骼健康的这块拼图上,钙只是其中占比较大的一些碎片(钙占骨骼矿物质总量的40%,占骨骼重量的25%),但如果我们拿不到所有的碎片,拼图注定无法完整。
吃进嘴巴的钙,如果想参与骨骼建设,至少要分为这几个步骤:
- 首先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 进入血液中的钙——沉积到骨骼中
- 沉积在骨骼上的钙——不流失
在第一个环节中,钙的顺利吸收,至少需要以下几点:
- 胃酸
菠菜、西蓝花、羽衣甘蓝都是钙含量较高的蔬菜,但是其中的钙如果想被吸收,需要胃酸的帮助。
胃酸缺乏,会降低蔬菜中不溶性钙盐的溶解度,减少吸收。而胃酸的分泌能力,随着年龄逐渐下降,这也是很多老人消化吸收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尚未老去的成年人中,反酸烧心胃部不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求助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美拉唑等),而萎缩性胃炎的人,胃酸分泌也是减少的,这都会带来胃酸减少,吸收不良的问题。
胃酸过少,影响钙的吸收
- 维生素D
这是一个老话题。当吃的钙不够的时候,维D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有多少钙可以被吸收。
国家膳食指南对于成人钙的推荐量是 800mg。对于一个维D正常的人,每天500mg的钙可能就是完全够用的,而维D缺乏的人,可能需要800mg甚至更多。
因为每个人的维D水平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钙的吸收率差异非常大。
中国人的膳食中,维生素D的来源有限
在☞防晒的后果 那篇文章中,有讲过维D的缺乏现状。大胆推测,80%以上的中国人是缺乏维D的,女性更严重,冬天更严重。
当把维D调整到健康的正常水平,对钙的利用会大幅提高,绝对需求就会减少。
所以,补钙之前,首先应该确认自己的维D是否正常。
- 磷
在骨骼健康中,磷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元素,虽然骨头中钙的主要形式是与磷结合形成的羟磷灰石。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应该见过或至少听过“鬼火”,其实就是人死后,骨头中的磷,转化成磷化氢,因为燃点很低,可以自燃,在墓地出现的时候很吓人。
磷在食物中太广泛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磷太少,而是磷太多。
磷太多会干扰钙的吸收,如果缺钙的同时,磷摄入越多,危害越大。
正常成人钙磷浓度的乘积为30~40,如果磷过高、钙磷乘积过高,磷酸钙会沉积在软组织中,引起软组织钙化,其中血管钙化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由于食物中磷几乎到处都是,所以很难通过饮食避免。我们可以避免的是,过多的磷酸盐添加剂。
到超市随便走一圈,留心一下配料表:培根、火腿、饺子、冷冻面点、奶酪、酸奶、八宝粥、方便面,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大量的食物中都添加了磷酸盐用来保水,提高口感。
如果补了大量的钙,而未被吸收,当然是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钙和食物残渣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从而影响排便,导致便秘、胀气、上腹部的不适。
像第一代钙片——碳酸钙,吃后容易便秘,上腹不适,其实就是吸收率低的副作用。
因此,与其一味补钙,不如先提高自己的消化能力、补充维D,减少过多的磷摄入,把钙的利用率提高才是王道。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们需要把吸收的钙送进骨骼:
如果大量吸收的钙,无法到达骨骼,而是在身体的其它地方沉积。这些跑错了场地的钙,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它们沉积在软组织、血管壁中,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软组织钙化。
比如血管钙化,是动脉硬化中非常关键的步骤,盲目补钙可能直接影响了心血管的健康。再比如体检中非常常见的甲状腺、肾脏、前列腺等处的钙化灶等。
那么想让钙定向跑往骨骼,而不是跑去别的场地惹麻烦,我们需要一群小伙伴的帮助:
- 维生素K,以及肠道菌群
在钙沉积、骨形成,骨骼钙化过程中,需要骨钙蛋白(骨钙素 BGP)、基质Gla蛋白质(MGP),蛋白质S的参与,而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都含有γ-羧基谷氨酸残基。
由谷氨酸到γ-羧基谷氨酸的羧化过程,维生素K2是必需的。
已有临床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K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发生率。
食物中主要是K1的形式(绿色蔬菜和动物肝脏),在体内利用率低,需要转化成K2发挥作用。
K2可以在肠道中由肠道菌群生成,生成后通过低密度脂蛋白LDL,输送到血管壁、肾脏、骨骼等各个地方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胃肠菌群紊乱的人,大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肠道菌群的人,都可能存在维生素K2的不足。
- 胶原蛋白
骨骼除了包括钙磷等矿物质的无机部分,还包括有机部分,在有机质中90%以上是胶原蛋白,而且胶原蛋白占骨骼总重量的18%。
胶原蛋白组成的纤维,彼此交联,形成了一个有序排列的网状结构,充满韧性。有了这样一个场地,钙、磷所形成的羟磷灰石,才有了一片落脚地,才能不断的沉积,形成坚实的骨骼。
研究表明,胶原蛋白中特有的氨基酸——羟脯氨酸,可以把钙从血液运送到骨细胞。
水解胶原蛋白肽还可以刺激刺激成骨细胞增加,维持骨密度,减少骨流失,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另外,婴幼儿的骨头非常软,胶原蛋白含量多,容易变形。随着年龄增加,胶原蛋白变少,骨骼失去韧性,脆性增加,更容易骨折。
- 镁
当体内镁缺乏时,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低血钙。此时,骨骼中的钙会溶出,以弥补血液中钙的不足,导致钙流失。
镁在自然界中以叶绿素的身份发挥着极强的存在感。
绿叶蔬菜、粗粮、坚果富含镁,肉、奶、淀粉类食物含量低。
所以,以肉食为主的人、绿色蔬菜不足的人、以白米面等精制谷物为主的人都可能存在镁的缺乏。
- 雌激素
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下降,容易骨质疏松。因为雌激素是促进钙从血液流向骨骼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所以对于绝经后女性,单纯补钙效果甚微。
- 维生素C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维C、维E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可能是通过维C、维E的抗氧化作用实现的,它们抑制了自由基对成骨细胞的破坏。
维C也是骨胶原蛋白生成的必需物质,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基化,从而促进骨胶原的合成,从而有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
- 抗阻训练
在胚胎时期,肌肉和骨骼有共同的起源。肌肉和骨骼的健康是同步的。
当肌肉丢失(比如老年人常见的肌肉萎缩),骨骼会减少骨量、降低骨密度,来配合肌肉的改变。
因此,除了骨密度,在骨骼健康方面,还应该注意改善骨骼肌的健康。
比如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找到适度的适合自己的训练模式,包括全身振动训练、有氧运动、抗阻训练。
小结一下:
如果你认为吃钙片、喝牛奶就能增加骨密度,那未免把生活想的太简单了。
想要一身可爱的骨头,这8条建议务必收好:
- 不要大量补钙,优选豆制品、奶酪、菠菜、芥蓝、西蓝花等补钙
- 学会晒太阳。尤其是为了美白防晒做的过于到位的办公室女性,以及皮肤合成维D能力下降的老年人
- 发酵豆制品是个好东西,尤其纳豆富含钙、大豆异黄酮、维生素K2。纳豆中含有的维生素K2还是对骨骼健康最有好处的MK7亚型,其它研究较少,可能我们的传统食物腐乳、豆豉也有和纳豆一样的优势
- 多吃绿色蔬菜
- 肉得吃,但别过量
- 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 避免烟酒、碳酸饮料、浓咖啡,少吃盐,少吃添加了磷酸盐的食品,它们都会加速钙的流失
- 有氧运动外,别忘了抗阻运动
健康的骨骼,不是喝杯牛奶,吃个钙片就可以改善的,对于复杂的人体,任何被简化的答案都是不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