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全面解读:生理功能、缺乏症状、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时间:2024-11-11 10:10:30   来源:网络

大家好,我们能比较熟悉或者说是非常了解维生素,可能自己每天在补充,或者身边的人每天好像都在补充维生素。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这个大家庭。首先我们需要先知道维生素到底是什么?实际上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须得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而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苯,三氯甲烷及乙醚等)中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在食物中它们常与脂类共存,其吸收与肠道中的脂类密切相关;易储存与体内,如肝脏中。故摄入过多,可能会造成体内积蓄而导致毒性作用,若摄入过少,可缓慢地出现缺乏症状。

水溶性维生素:指可溶于水的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泛酸,叶酸等)和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储存量很少,且较易从尿中排出。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当机体饱和后,摄入的水溶性维生素则从尿中排除减少;反之,若组织中的维生素消耗完,则给予的维生素将大量被组织吸收利用,故从尿中排出减少。水溶性维生素一般无毒性,但摄入过量也可能出现毒性,若摄入过少,可较快地出现缺乏症状。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A简介:维生素A又被称为视黄醇或抗干眼因子,是不饱和的一元醇,黄色结晶。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维生素。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体内所含的β-胡萝卜素,进入机体可转变为维生素A,因此β-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可发挥维生素A的作用。

维生素A的稳定性:维生素A对热,酸和碱稳定,一般烹调和加工过程中不会被破坏。但维生素A极易被氧化,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紫外线照射可以加快其氧化破坏。食物中含有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剂时,维生素A比较稳定。当食物中共存的脂肪酸败时,可导致其严重破坏。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①维持正常视觉功能: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是由维生素A和视蛋白结合而成的,具有感受弱光的作用,能使人在黑暗环境看清物体。当维生素A缺乏时,视紫红质合成不足,对弱光的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故引起暗环境视力低下,严重时可产生夜盲症。

②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维生素A是构成糖蛋白所需寡糖基的载体,糖蛋白能参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和粘液分泌,故维生素A是维持上皮细胞生理完整性的重要因素。

③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具有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可影响细胞分化,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A能维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维持骨骼正常生长。

④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能捕捉自由基,故其能在体内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维生素A或其衍生物有抑制癌症的作用。

⑤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抗体生成,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A缺乏症:

眼部症状:维生素A缺乏最早出现症状在眼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克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即在黑夜或暗光下看不清物体,在弱光下视力减退,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导致夜盲症。

②眼干燥症:维生素A缺乏最明显的结果就是眼干燥症,患者眼结膜和角膜上皮组织变性,泪腺分泌减少,球结膜干燥,失去正常光泽和弹性,透亮度下降呈浑浊的颜色。维生素A长时间缺乏时,在眼睑裂部球结膜靠近角膜缘处,会有灰白色微小泡沫状小点散于表面,随后集成圆形或三角形,表面干燥且隆起,称为毕脱斑。毕脱斑对维生素A缺乏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③角膜软化:维生素A缺乏严重时,可出现角膜干燥,角化等症状,继续恶化可导致角膜软化,溃疡,穿孔,最终导致失明。

皮肤症状:维生素A缺乏时,由于毛囊上皮角化,出现角化过度的毛囊性丘疹,最早出现在大腿前外侧和上臂后侧,后扩展到上,下肢身侧,肩部和下腹部,很少累及胸,背和臀部。由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且出现皱纹,外表与蟾蜍皮肤相似,又称为蟾皮症。

其他症状:维生素A缺乏时,还可以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榨发育迟缓的症状。

维生素A的参考摄入量

成人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RNI)为男性每人每日800ug维生素A当量,女性为700ug维生素A当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人每日3000ug维生素A当量。

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A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较高,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的内脏,鱼肝油,全奶,蛋黄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β-胡萝卜素,其最好的食物来源为深色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菠菜,苋菜等,水果中以芒果,橘子,枇杷等含量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