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在晚上煮好开水,然后装差不多一升到保温壶里去,这个保温壶保温效果挺一般,隔天早上差不多水就40度吧。想请问,如果早上放维生素C泡腾片下去,然后喝一天可以吗?可以的话,放多少片合适?能不能常喝?我是属于皮肤黑黄抵抗力也差容易感冒那种,平常我也会泡一壶绿茶或者柠檬水。
不可以,维c泡腾片不是这样服用的。
一天最多一片,泡开了赶紧喝完,维生素c在温水中不稳定。
不要长期吃,凡药三分毒。
有病看医生,吃药看说明书,不要脑洞大开,身体不能瞎折腾。
首先不知道你用的是什么保温壶,如果内胆是玻璃的,那没问题,你只需要考虑的是:维C在热水环境中(大于60度)一两个小时后就会流失绝大部分,既然这样放不放泡腾片也无所谓了╮(╯_╰)╭ 假如你使用的是金属内胆保温壶,你最该斟酌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做一杯金属离子溶液喝。维c溶液呈酸性,会慢慢腐蚀金属内胆表层,金属内胆中的铬、铁、铝、锰等元素都会进入水中,保温杯甚至会废掉!这样的饮料你还敢喝吗 :)
ps.保温杯最好只用来装白开水喝,你平时喝的绿茶和柠檬水最好泡在玻璃杯里
市面上99.99%都在卖维生素C,维生素C钠也有,极少。发现SVCT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离子型的维生素C能被人体更好的吸收,就是因为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维生素C是酸性的,吃多了破坏胃黏膜,引起一些胃部反映,同时容易在尿液中形成结石。离子维C是PH是中性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日常可以使用维生素C片进行补充,但不可以长期使用,若想长期、大剂量,建议使用离子维C。
维C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被“神”化,成为治病防病、保健身体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很多家长不仅自己吃,为了让孩子提高免疫力,每天都给孩子“C”一下。在众多产品中,维C泡腾片以方便、味道和那充满气泡的感觉备受人们青睐,但维C泡腾片你真的了解吗?真的吃对了吗?
维生素C之所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神药”,主要是很多关于它的科普文章都过于“着重强调”它的效果,而弱化了同时存在的其他因素。所以现在说到提高免疫力,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补充维C。哪怕稍有点头疼脑热,也要赶紧“C”一下,总觉得多补维C,身体就能好。
不管你对于维生素C(以下简称维C)的认识是怎样的,在这里,Dr.酱还是要先说下维C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它是人体需求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但人类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入,其分布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参与人体内氨基酸的代谢,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功能,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等。
除了维持身体上的需求,维C还可用来治病。如预防治疗由于缺乏维C而引起的坏血病和缺铁性贫血。预防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紫癜等辅助治疗[1]。大剂量的维生素C,还能有效防治高血脂人群血管内皮的病变[2],还有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治疗[3]等。
说到这儿,Dr.酱要辟个谣。维C虽然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是它真的不治感冒!它只能缩短感冒周期,辅助改善感冒症状,所以别被所谓的“科普文”或商家宣传所误导了。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免疫力,每天都会给自己和孩子来上一杯维C泡腾水。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健康,也不会让你的免疫力更强。泡腾片中的维C含量较大,一小片可含几百甚至上千毫克。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维C补剂会改变体内维C调节机制,加快维C的分解和排泄,导致体内维C“越补越少”。
如果一旦停止服用,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停药反应”。[4]若单日服用维C超过3克,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腹绞痛、腹泻等症状;服用超过4克,连续一周后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损伤。若处于生长期的孩子长期服用维生素C,则会增加患骨病的风险。因此就算维C再神通广大,也不可多吃。只要平时多吃蔬果,基本就可以维持人体日常所需,如果补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维C泡腾片就像“多喝水”“多休息”的口头禅一样根植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往往这种看似平常的物品,里面却隐藏着一些坑。
现在市场上的维C泡腾片分为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两种,人们在选择时会跟风选品牌或按自己喜欢的口味购买,却独独忽略了它的注册品类,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维C泡腾片可能也是药。
在包装上明确标有绿色标识“OTC”的维C泡腾片,是乙类非处方药,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后购买,在指导下服用。保健食品类维生素C泡腾片,在包装上明确标有天蓝色图案,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蓝帽子标志”。虽然保健食品主要是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仍只适用的特定人群,使用不当,依然会引发安全问题,建议购买时要看清说明书或咨询药师。两类泡腾片根据生产标准不同,维生素C的含量也有差别。一般OTC>保健品。所以,在选择维生素C泡腾片时要看清标识,以免出现想买保健品,结果却买成了非处方药的情况。
一到季节交替,妈妈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感冒发烧,于是就给孩子补充维C提高免疫力。年龄小的宝宝吃不了咀嚼片,妈妈就给他们喝维C泡腾片。有些妈妈甚至还会不远万里从国外海淘。其实不管国内国外,她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成分——“钠”。
泡腾片之所以能在投入水中后迅速溶解,是因为在压片过程中加入了碳酸盐和有机酸。它们溶于水后会发生酸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而加速维C在水中的分散速度。而维C泡腾片中的碳酸盐一般为碳酸氢钠,且含量较高,是泡腾片中的主要钠源[5]。孩子在服用泡腾片的同时,也意味着吃进了大量的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700毫克钠(相当于1.8g食盐),4~6岁的孩子每天需要900mg 的钠[6]。由于泡腾片的制作工艺必须含有大量钠,再加上食物中的钠,孩子的摄入量就肯定“超标”了。Dr.酱从文献中查到,国内外泡腾片的制作工艺几乎一样,所以在购买国外维C泡腾片时,也要注意钠的含量。
维C泡腾片本身安全,但若与其他混服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偶尔偷懒或为了好喝,就会用茶水或饮料冲泡,殊不知茶水中的茶碱等成分,会与维生素C或碳酸氢钠等崩解剂发生化学反应。饮料中含有的苯甲酸钠,也会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物质——苯[7]。
此外,维C泡腾片也不能与一些药物同时服用,比如磺胺类药,易形成泌尿系结石,导致肾脏损伤[8]。还不能与阿司匹林、叶酸、肝素和华法林、红霉素等联用[9]。所以,在服药期间是否能食用维生素C泡腾片,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大家都知道,中药颗粒是要用开水冲服。但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变质、分解失效。如果用100℃的开水冲服,维生素C就会被“杀死”并所剩无几,所以应用40℃的温水冲泡[10],这样才能保证维生素C不遭到破坏。冲泡时不要盖上杯盖,防止气体使气压增大,打开时造成伤害。泡腾片在水中崩解一般需要1~5分钟,如果未完全溶解就着急喝,泡腾片会在[11]口腔和胃部继续产生二氧化碳,引起胃部不适,甚至影响呼吸。泡好后不宜放太久再喝,因为维生素C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所以每次用200ml左右的白水冲泡后尽快喝完。
虽然很多蔬果中都富含维C,但它很“娇气”,怕热、怕碱、易氧化,所以不正确的烹饪方式会让你的摄入量有所减少。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维C流失,比如长期吸烟者、精神压力大的人、长期饮食结构不均衡的上班族和劳动强度较大的人[12]。所以这些人群可以选择用维C泡腾片类补充剂来“救急”,短期内加以适度补充,1日1次,上限为1g,3~5天为宜[13],不能长期服用,并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也能明白,只有正确使用维C泡腾片才能提高免疫力。而且Dr.酱要说的是,提高免疫力,避免生病是对的,但提高免疫力不只有补充维生素C这一项,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态,都是提高免疫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千万别再玩命喝维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