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缺乏症:症状、成因、治疗与预防

时间:2024-10-25 19:53:18   来源:网络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为坏血病,是一种由于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骼病变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性表现,尚可伴有骨髓巨核细胞退行性变。本病在婴幼儿中易见,也可见于年长儿或成人。本病治疗方法主要为补充维生素C,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就诊科室:
  • 血液科、营养科、儿科
  • 是否医保:
  • 英文名称:
  • vitaminC deficiency
  • 疾病别称:
  • 坏血病
  • 是否常见:
  • 是否遗传:
  • 并发疾病:
  • 骨骼畸形、骨质疏松、骨折、感染、贫血
  • 治疗周期:
  • 周期不定
  • 临床症状:
  • 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齿龈肿胀
  • 好发人群:
  •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孕妇、感染性疾病以及消耗性疾病患者
  • 常用药物:
  • 维生素C、叶酸、铁剂、双氯芬酸钠、卡巴克洛
  • 常用检查:
  • 长骨X线、胸部X线、血浆维生素C浓度、尿液维生素C浓度、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病因

维生素C缺乏症的主要病因包括维生素C摄入不足、需求量增加以及吸收障碍。本病好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孕妇、感染性疾病以及消耗性疾病患者、胃肠道疾病者、不爱吃水果与蔬菜者,曾经在海上工作的海员流行等人群。

主要病因
  • 婴幼儿时期如辅食中不添加维生素C、水果或蔬菜,极易发生坏血病。

  • 年长儿以及成年人发生坏血病是因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所致,也可因食物过度烹饪而引起。

  • 孕妇怀孕期间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增大,若不及时补充维生素C,则易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

  • 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维生素C的需要量相对较正常婴儿为大,应予较多补充。

  • 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肺炎,以及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维生素C需要量都增加,如患病时间较长,且未增加维生素C摄入,易并发轻重不等的坏血病。

  • 有消化道疾病者,长期腹泻等可致吸收减少。

  • 胃酸缺乏时,维生素C容易在胃肠道内受到破坏。

流行病学

目前国内无权威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好发人群

孕妇怀孕期间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增大,若不及时补充维生素C,则易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

婴幼儿时期如辅食中不添加维生素C、水果或蔬菜,极易发生坏血病。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维生素C的需要量相对较正常婴儿为大,应予较多补充。

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肺炎,以及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维生素C需要量都增加,如患病时间较长,且未增加维生素C摄入,易并发轻重不等的坏血病。

水果、蔬菜过度烹饪会导致维生素C被破坏,从而减少了维生素C的摄入。

有消化道疾病者,长期腹泻等可致吸收减少。胃酸缺乏时,维生素吃容易在胃肠道内受到破坏。

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摄入量减少,也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

症状

维生素C缺乏症患者发病初期常表现为易激惹、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逐渐出现皮肤及黏膜出血、齿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脱落、伤口不易愈合,肌肉关节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抑郁、多疑等精神系统症状。本病可并发有骨骼畸形、骨质疏松、骨折、感染和贫血。

典型症状

常于疾病早期出现,维生素C缺乏3~4个月时易出现。表现为吃饭没有胃口、做事没有力气、面色苍白,婴幼儿表现为易哭闹。

成年人可表现为体重缓慢下降。

常表现为鼻出血、血尿和胃肠道出血,皮肤瘀点、淤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

表现为龈炎、龈出血和龈肿胀。牙龈肥大过长,松软如海绵,暗紫红色,稍按压即出血,常有疼痛和血腥样口臭。若存在局部刺激因素或口腔卫生不良,可使症状加剧,逐渐发展成牙周炎,最后牙齿松动而脱落。

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胶原纤维形成障碍,细胞间结合质减少,创伤愈合延迟,伤口不易愈合。

表现为全身肌肉或关节酸软、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因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引起。因肢痛可致假性瘫痪,患肢呈固定位置,呈“蛙腿”状。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关节及肌肉出血,骨骺端附近可见瘀斑和瘀点。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系统症状,如精神抑郁、多疑等。

并发症

肋骨、软骨交界处有尖锐状突起。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不清、骨骼疼痛,严重者会引起骨折。

如中耳炎、肺炎等,由抵抗力降低引起。

婴儿患者常伴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由于叶酸代谢障碍所致,可能同时也缺乏叶酸;因影响铁的吸收与利用,亦可合并缺铁性贫血。常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血色素低。

就医

当患者出现早期症状,如易激惹、厌食、面色苍白、倦怠无力、体重不增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血液科、营养科就诊,做长骨X线、胸部X线、血浆维生素C浓度、尿液维生素C浓度、毛细血管脆性实验等确诊。本病需要与肢体肿瘤、佝偻病、出血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体重减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肌肉和(或)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皮肤出血、牙龈出血是需要及时就医。

  • 出现全身皮肤大片出血、贫血、骨折或关节畸形时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科就诊,也可去营养科就诊。

  • 婴幼儿出现维生素C缺乏症可到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皮肤及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全身皮肤大片出血、骨折或关节畸形等)

  •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 平时饮食习惯如何?喜欢吃水果、蔬菜么?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消化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 做过什么检查?

  • 做过什么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对毛细血管施以压力,数分钟后计算皮下出血点的数目,观察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因素的综合止血作用。正常血管壁对血液的压力有一定耐受力,如果血管脆性增加或血管内膜受损,以及血小板量或质异常,则在正常压力下即可出现多数出血点,而正常人无此现象。此病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实验可为阳性。

禁食后血浆的维生素C浓度>6mg/L(0.6mg/dL),可排除坏血病。标本必须在收集后的48小时内测定。该检查可以评估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患者留取尿液,标本送检。维生素C全身已达饱和,血液中含量增多之后,过剩的维生素C才由尿中排出。因此该检查可判断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用抗坏血酸20mg/kg置于生理盐水制成4%溶液,静脉注射。如4小时后尿标本维生素C量>15mg/L(1.5mg/dL),可以排除坏血病。可以进一步证实体内维生素C的缺乏。

患者血钙、血磷正常,碱性磷酸酶活力减退,数值下降。该检查为了与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相鉴别。

判断患者是否合并有贫血。

可帮助医生观察四肢骨骼、关节,判断是否有关节畸形、出血等。

可发现胸廓骨骼畸形,便于与其他疾病(如佝偻病)相鉴别。

诊断标准
  • 有维生素C摄入不足膳食史。

  • 有典型症状,如易激惹、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逐渐出现皮肤及黏膜出血、齿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脱落、伤口不易愈合,肌肉关节疼痛等,严重者可并发有骨骼畸形、骨质疏松、骨折、感染和贫血。

  • 辅助检查支持维生素C缺乏症。

  • 对补充维生素C治疗的反应良好。

鉴别诊断

维生素C缺乏时骨膜下血肿需与肿瘤鉴别。通过病史、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可以鉴别。

维生素C缺乏患者的胸廓改变需与佝偻病相鉴别。维生素C缺乏患者的肋软骨串珠呈尖刺状,而佝偻病的肋串珠呈圆钝形。

维生素C缺乏患者的出血症状需要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鉴别,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这些血液系统疾病的血常规都有明显特点,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应辅助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

维生素C缺乏症主要通过补充维生素C、铁剂以及止痛、止血改善,当患者合并有严重贫血时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合并骨骼病变患者要注意患肢固定。本病根据严重程度不同,相应的治疗周期也不相同。

治疗周期
轻者5~7天症状可以改善,重者1~3周可恢复正常。若有骨骼方面的症状,可能需要数月至1年,或者更长时间。
药物治疗

轻症患者可以口服维生素C,重症患者可静脉注射,待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

如合并贫血,可加大维生素C剂量,并视情况补充铁剂或叶酸。

下肢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止疼药缓解症状。

主要用于减轻因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出血症状。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当患者有合并有严重贫血时可给予输血治疗。

本病患者合并有有骨骼病变者应固定患肢。

预后

维生素C缺乏症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基本可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本病患者可在治疗后5~7天进行复查,而出现合并有肌肉、骨骼病变的患者泽科1~2月进行复查。

能否治愈

维生素C缺乏症患者若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情况可以治愈,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能活多久

维生素C缺乏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本病不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复诊

维生素C缺乏症患者可5~7天复查,对于肌肉、骨骼病变患者可以适当延长复查时间,可1~2月复查。

饮食

维生素C缺乏症患者主要因维生素C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引起,引起饮食调理格外重要,应适当多食用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

饮食调理
  • 宜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橘子、西红柿、白菜、萝卜、菠菜等。

  • 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也要注意饮食结构的丰富性,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应给宝宝及时添加辅食,可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且易吸收消化的食物,如番茄汁、橘汁等。

护理

维生素缺乏症患者日常要注意防止外伤,减少皮肤破损,保持卫生清洁,减少感染,学会安抚婴幼儿情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不能过量补充维生素C,以免引起中毒的症状。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防止皮肤破损不易愈合,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清洁,防止感染。

特殊注意事项

本病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不能过量,避免引起中毒。

预防

维生素C缺乏症是可防可治的,除了接受正规治疗外,早期预防对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也十分重要,如避免外伤,避免烹饪过度,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同时可针对本病高危人群进行体检筛查预防。

早期筛查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及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的出现。

预防措施
  • 注意均衡饮食,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橙子等。

  •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避免烹饪过度而减少或破坏食物维生素C的含量。

  • 对于有消化道疾病,感染性疾病或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及时补充维生素C。

  • 鼓励母乳喂养,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辅食。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要注意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的摄入,必要时使用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