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2:从发现到应用,了解核黄素的重要性及补充

时间:2024-10-26 16:50:11   来源:网络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它的发现与牛奶有着不解之缘。1879年,英国化学家布鲁斯发现,牛奶的上层乳清中漂浮着一种黄绿色的荧光色素,嗅味鲜香,但因缺乏有效的提纯方法,布鲁斯一直没能成功提取出该物质。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也有很多科学家从不同的动植物中发现了这种物质,但始终无法揭开它的“真面目”。直到1933年,在海德堡大学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库恩终于从1000千克牛奶中得到了这种橙黄色物质,并在1935年成功地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进行了人工合成。而瑞士科学家卡勒等也在同年独立完成了同样的工作,并测定其分子结构上具有一个核糖醇,于是将它命名为核黄素。该名称于1952年被国际生物化学命名委员会正式采纳。又因为核黄素是B族维生素大家庭中第二个被发现的成员,故又名为维生素B2。
图片
维生素B2的重要作用
维生素B2在体内以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为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广泛参与人体细胞氧化还原系统传递氢的反应,促进脂肪、糖、蛋白质的代谢;同时,维生素B2还对维持皮肤、黏膜和视觉正常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人体缺乏维生素B2时,特定黄酶的活性会减弱,使生物氧化过程受到影响,正常的代谢发生障碍,引起皮肤、黏膜和眼的病变。这种病变多发生于口、面、眼和外生殖器,其中以皮肤与黏膜的损害为突出表现。典型的维生素B2缺乏症会出现以下症状:
口部?出现咽喉炎和口角炎,还可能出现口腔黏膜溃疡、舌炎、唇炎(红色剥脱唇)等。
眼部 眼球结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新生并侵入角膜,角、结膜相连处可发生水疱。当严重缺乏维生素B2时,会出现角膜下部溃疡、眼睑边缘糜烂、角膜混浊等,患者会有怕光、流泪、烧灼感、视物模糊、易疲劳等表现,有些患者还会有明显的白内障形成。
皮肤?出现面部脂溢性皮炎、躯干和四肢皮炎,男性会出现阴囊炎。阴囊炎分红斑型、丘疹型和湿疹型。以红斑型为多见,其表现为阴囊两侧对称分布的片状红斑,红斑发亮有痂皮、无皱纹、略高出皮面;湿疹型的症状与一般湿疹无较大区别,特点为干燥、脱屑、结痂,重者有渗出液、糜烂或化脓;而丘疹型表现为散发或密集成群的绿豆至黄豆大的红色扁平丘疹,不对称地分布于阴囊两侧。
儿童长期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生长迟缓,以及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需要特别指出,维生素B2缺乏症很少单独出现,几乎均伴有其他维生素的缺乏。
图片
哪些人易缺乏维生素B2
普通人群对维生素B2的需求并不大,中国营养学会根据营养调查资料和中国膳食特点修订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维生素B2推荐摄入量进行明确划分。
易缺乏维生素B2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食谱单一、膳食中维生素B2供应不足的人群。
●由于胃肠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烧创伤、慢性感染、发热、肿瘤、血液透析、重体力劳动、脑力消耗过度等出现维生素B2吸收障碍或消耗过度的人群。
●妊娠及哺乳期的女性。
●长期服用吩噻嗪类抗抑郁或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甲硫哒嗪、喹硫平)、缓泻药、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的人群。
●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群。
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B2
用于预防维生素B2缺乏?口服维生素B2量,1日1~2mg,分2~3次服用。
用于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症 口服维生素B2量,成人1次5~10mg,儿童1次2.5~5mg,1日3次,7日后减为1日1~4mg和0.6~0.8mg。
可供选用的制剂有核黄素片,每片5mg;另一种为复合维生素B片,由维生素B1、B2、B6和烟酸组成,可增强人体的活力,对皮肤的再生和清除色素沉着均有帮助,用于维生素B2和其他维生素B族缺乏症,1次2片,1日2~3次。
口服补充维生素时应选择餐中服用,使药物伴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中以利于吸收。在大量服用维生素B2后尿液可呈黄色,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维生素B2虽好,但长期、过量服用会出现皮肤瘙痒、刺痛、灼热等症状,需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及时将体内多余的维生素B2排除。例如辣椒、胡椒、咖啡、白酒、羊肉等可扩张血管和促进血流,会加速维生素B2的排泄。
除了在医师指导下利用药物补充维生素B2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膳食进行补充。维生素B2的主要膳食来源是动物性食品,乳类、蛋类,动物肝脏、肾脏和心脏中维生素B2的含量都较丰富,大豆等豆类以及菠菜、韭菜、油菜等绿叶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2。但需注意天然的维生素B2极不稳定,易受阳光照射、加热而被破坏,遇碱易分解。因此,保存食材时应注意避光保存,并在烹饪菜肴时避免加热时间过长。